无障碍辅助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州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 综合新闻 > 热点新闻
广州黄埔4万余家中小企业集聚 书写“能办大事”亮眼答卷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时间:2022-10-19 18:07:16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同在场的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肯定他们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总书记希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练好内功,努力实现新的发展,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四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先行先试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营造“办大事”的环境,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到2023年,科学城要实现“五年大变化”,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如今,这里汇聚着超过4万家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00家,瞪羚企业超过500家,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全区80%以上的发明专利和创新成果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造3个“80%”的传奇

  从云埔一路到云埔五路,明珞装备、视源电子、五舟科技、弘亚数控瑞松科技……一家家“小巨人”企业映入眼帘。不远处,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内,镌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字样的巨石巍然耸立,见证着这里中小企业的发展。

  云埔街这条“传奇”街道,被称为“离‘小巨人’最近的地方”。该街道辖区仅仅46.78平方公里,汇聚着广州逾1/4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5家。

  谈及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一组“56789”的数据常被人提及: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约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我国90%以上的市场主体都是中小企业。

  作为广州制造业重镇、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汇聚着超4万余家中小企业,创造了3个“80%”的传奇:全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均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

  禾信仪器攻克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实现质谱仪国产化,打破国外同行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洁特生物突破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和工艺加工技术,使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下降40%;方邦电子高性能电磁屏蔽膜打破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猎鹰号”气膜实验室,日核酸检测量达35万管,创全球新高;亿航无人机将每批检测样本运输时间缩短至10分钟;文远知行无人巴士实现无接触物资自配送超过100吨……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不仅是一句振奋人心的话语,更成为实实在在的成果。该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屡屡在芯片、生物医药、高端仪器等关键核心领域突破,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

  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直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探路先锋。自2018年来,该区相继推出营商环境改革1.0到5.0版本,稳步实施321项改革事项,39项创新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如果说创新驱动要站在‘小巨人’的肩膀上,那我们要让‘小巨人’站在营商环境的肩膀上。”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元师说。

  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自2017年以来相继出台“黄金10条”“美玉10条”“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等政策,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2021年出台“专精特新10条”,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今年以来,聚焦稳岗留工、稳定畅通供应链产业链等,陆续出台7个暖企稳企政策,“金镶玉”系列政策扩充至51个。

  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探路先行,成功争取在广州市试点方案中单列广州开发区76项特色改革举措,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中唯一单列区级清单。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围绕“落实创新试点任务”和“服务市场主体”两个中心,从6个方面125项具体改革任务,持续打造“黄埔Smile”营商品牌。

  从过去的“人找政策”,到如今的“政策找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台铺路”,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

  中小企业“纷至沓来”,从拿地建厂到投产运营的过程,各项复杂的行政审批程序必不可少。但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这些环节最快可以用“秒”来计算。

  为了给企业打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该区在全国首推100项智能秒批(核)事项,实现“人工秒批”到“智能秒批”。在全省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般工业项目基坑开挖阶段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平均1.5个工作日、最长3个工作日。该区还出台全国首个“信任筹建工作方案”,项目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以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为例,该项目仅用时6个月即完成23万平方米厂房的主体建设及部分厂房封顶。

  “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这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以贯之的营商宗旨,也成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底气。

  助推中小企迈向“小巨人”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仅是培育中小企业的沃土,也是孵化上市公司的“摇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黄埔区上市企业数量已达72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广州市第一、国家级经开区第一。其中包括一批知名A股上市公司,如追赶人工智能和5G新浪潮的视源股份海格通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达安基因万孚生物,与大众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燕塘乳业丸美股份等。

  为何有如此多中小企业在这里“破茧成蝶”?如何助力中小企业从“小作坊”向“小巨人”、上市企业迈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走出了一条创新孵化之路。

  该区出台了“孵化10条”政策,打造了一条具有黄埔特色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孵化链条,建成华南最大科技孵化器集群,目前已累计建成62家众创空间、11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1家),7家科技企业加速器。此外,按照“初创-高企-瞪羚-独角兽-百亿级高企”梯次培育,该区搭建了一条科技企业成长路径。在日前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广州市共有55家企业入选,其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占29家。

  除了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搭建孵化平台外,该区还创新实施“双链制”,由黄埔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挂帅13条重点产业链“链长”,每条产业链都由“世界500强”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通过“龙头引领+企业抱团+平台赋能”的形式,助力该行业上下游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据了解,在“双链制”下,新材料产业孵化平台、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融通平台、汽车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数据服务等平台已带动产业链上超过1000家相关中小企业协同发展,“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合同交易额达1亿元。不久前,TCL华星广州t9项目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式投产。TCL华星光电是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之一,该项目投产对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带动作用可达1:4,将大力助推半导体显示行业中小企业集聚。

  “这犹如稳住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生态底盘。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促进中小企业融入企业生态圈,乃至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的全面融通,最终促进的是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