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广州市关于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政策文件解读材料
【直播解读】“AI无界 智启未来”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解读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关于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2月27日
广州市关于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广东省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粤经信信息函〔2018〕91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穗府〔2018〕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发展广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壮大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全方位、立体式推进经济社会“赋智赋能”,提升人工智能对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精细化治理的引领带动效能,将广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推动广州“四个出新出彩”。
到2022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打造8个产业集群,建设1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培育10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推动形成50个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应用场景,推进实施100个应用示范项目,争取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人工智能先导区。
二、重点任务
(一)基础创新提升行动。
1.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强化部、省、市联动,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在我市布局并实现成果落地转化。
2.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企业按规定给予配套支持。支持加快建设科大讯飞机器人智能交互平台、佳都科技智慧交通平台、云从科技人机协同平台、欧派智能设计与制造平台等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在图像识别、智能产品研发、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依托国家超算广州中心的“天河二号”系统,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基因测序等产业应用场景提供算力支撑。
(二)产业培育发展行动。
3.强化核心部件支撑。组织实施“强芯”工程,加大集成电路设计、专用设备制造、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引领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向5G(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平台),支持公共技术服务、检测及认证服务等平台建设。
4.支持智能产品创新。加快推进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等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半导体智能装备和系统集成、智能终端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组织实施虚拟现实应用示范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支持虚拟现实产品、可穿戴类、公共服务类、行业应用类智能产品研发创新。推进广州北斗产业园建设。
5.深化发展智能制造。打造“工业智造大脑”,支持制造业企业建设复合场景、应用协调和跨领域的工业智能应用平台及工业大数据云平台。推进广东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建设。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建设一批重点高端装备制造及精密制造中试中心。加大首台(套)重大(重点)技术装备研发投入及产业化。建设一批智能示范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深化发展智能运载工具,发展工业级无人机、无人船,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和配套。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推动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推广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试点示范及创新应用项目。
6.打造产业园区载体。积极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先导区。打造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生态先导区,建设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以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核心要素资源集聚。组织实施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新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项目。推进提质增效试点园区改造建设。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的工业和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支撑产业园区管理服务、园区综合评价、招商引资决策。
(三)企业引培发展行动。
7.培育创新市场主体。支持实施分层分类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行动,跟踪服务一批人工智能高精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推动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更多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壮大为规模以上企业。组织人工智能企业入库工作,采取市、区联合培育方式,分类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骨干企业。
8.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加大对国内外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谋划一批重大产业招商项目。支持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在广州建立总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或机构设立创新平台、孵化基地。围绕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标杆企业和机构,带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
9.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项目示范工程,支持企业建设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业态模式创新等项目。开展5G产业化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开展5G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项目建设,支持5G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场景建设。建设广东省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区,推动5G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黄埔链谷、蚁米区块链众创空间、区块链未来空间等创新载体。探索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多元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相结合的新业态项目建设。
(四)产业生态构建行动。
10.打造开源产业生态。实施人工智能生态合作伙伴计划,择优将人工智能平台项目纳入产业生态重点培育对象,对平台项目以及围绕平台进行研发的企业给予支持。争取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加大在穗产业布局,建设开源开放平台。推动人工智能骨干企业针对共性技术和重点行业应用,开放面向云端训练和终端执行的开发框架、算法库、工具集等,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基于开源开放技术的软件、硬件、数据、应用协同的新型产业生态。
11.推进应用场景释放。支持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场景、企业和园区。在政务、教育、医疗、电力、交通、旅游、司法等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领域,鼓励采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遴选一批政务领域优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推广示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信息化服务产品方案。
12.加快数据开放共享。统筹规划全市政务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布局,推动政府部门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优化升级。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政策,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共享。探索部分领域的先行先试,分级分领域推进政府数据脱敏开放,构建数据采集、汇聚、处理、共享、开放、应用及授权运营规则。引导人工智能企业等市场主体合法合规开展数据资产流通,打造全社会各行业参与、利益共享、激励创新的公共数据生态。
(五)应用场景拓展行动。
13.推进智能交通应用。创建国家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推进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区,建设车载智能终端产业化平台,构建覆盖全市主要区域的城市交通智慧感知平台。加快建设“穗腾实验室”,积极引进自动驾驶龙头企业,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加快发展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运载工具。支持智能地面交通示范区建设,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无人驾驶应用试验区。开展智慧轨道交通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建设智能感知、智能联动的智慧地铁及智慧车站。
14.拓展智能商务应用。积极培育引进新零售企业,鼓励企业采用“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扶持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支持发展“超市+餐饮”智慧超级市场新业态,布局“在线购物+”智能购物点,鼓励各业种实体店铺搭建文化娱乐与消费体验深度融合的“一站式”无人购物场景,做优智慧社区商业。以5G建设为契机,打造现代网络商都。
15.加快智能金融应用。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和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打造“无人银行”、推广人工智能在智能投顾领域的运用、推动保险产品创新。
16.发展智能教育应用。开展智慧阅读、教育集群、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智慧培训、智慧评价、协同创新等工程,推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阅读、智慧教研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建设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对象全覆盖、学科全覆盖、服务全覆盖。
17.推动智能医疗应用。打造“互联网+健康医疗智能服务”,建设广州“云健康”服务平台。加强智能咨询、教育等健康服务和流行病预测与防控、体质监测、慢病管理和疾病筛查等公共卫生智能服务。加强自主智能医疗机器人和医疗设备等在辅助病症诊断、影像分析、手术诊疗、精准医疗中的推广应用。
18.强化“数字政府”应用。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汇聚城市数据资源,强化跨行业、跨部门的智慧融合,促进业务快速反应和政务高效协同。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采用5G、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可交互等多种信息,探索新型政务服务模式,提升城市智慧水平和市民感知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协调各区各部门统筹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推动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直部门,各区政府)
(二)加大资金支持。统筹利用广州市现有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各区财政加大对人工智能项目扶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产业基金、天使创投基金参与人工智能项目投资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局,各区政府)
(三)加强人才引培。加大人工智能人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等高端人才扶持措施和操作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按照规定给予奖励。依托我市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等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人工智能高精尖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鼓励在穗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引导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培训机构联合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基地。(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局、科技局)
(四)强化宣传推广。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行业相关论坛等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建设成果、扶持政策宣传。鼓励企业、行业组织等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各种“赛”和“展”,加强行业协作交流。支持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实体展示中心和线上虚拟展厅,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五)健全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法治保障、隐私和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以及伦理道德研究,探索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伦理道德框架。支持围绕智能机器人、自主无人系统、智能医疗等应用基础较好的领域研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法规。(责任单位:各市直部门)
附件:1.任务分工表.doc